“点草成金”的食用菌
是我国农业十大主导工业之一
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
人称“我国食用菌之都”
全县驯化开发出产38个种类
一顿“全菌宴”很难尝个遍
至少,得两顿
飞入寻常大众家
在“菌都”,银耳见义勇为站“C位”
全国近90%的银耳产自古田
7月14日,福建古田双创演示基地“十方田”运营中心展厅里的新鲜银耳。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
银耳曾是皇家贡品
清末,一小匣银耳要十几两银子
1979年,银耳仍要104元/公斤
相当于普通人月工资的数倍
今天,古田人请客一般不上银耳
炒一大盘本钱还不到5元,不行体面……
从朝廷贡品到大众餐桌
得归功于古田人创始的人工栽培技术
20世纪60年代末在木头上种
20世纪70年代末在瓶瓶罐罐里种
20世纪80年代起在“菌棒”上种
“菌棒”里是棉籽壳、莲子壳、麦麸
最新潮流是工厂化、标准化、智能化
室外热浪滚滚,室内智能温控系统“吹空调”
氤氲旋绕不是烟,而是保湿用的超声波水雾
7月14日,技术人员王振泉在福建古田晟农无公害银耳基地检查银耳长势。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
柳暗花明又一村
竞赛剧烈,鲜品、干品菌菇效益下滑
消费晋级,“吃货”要求越来越高
所以,古田以食用菌为质料
开发一系列深加工产品
7月14日,福建古田晟农无公害银耳基地的一杯冲泡银耳羹。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
把新鲜银耳削蒂、清洗、熬煮后
冻上40多个小时,就成了固态冻干银耳
想吃时,温水冲泡1分钟
就变回香糯多胶、爽滑清甜的银耳羹
银耳馅饼、银耳曲奇、猴头菇粉……
乃至银耳面膜、银耳手艺皂
食用菌深加工潜力仍待发掘
7月14日,福建古田晟农无公害银耳基地负责人张家巧在进行网络直播带货。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
一花独放不是春
600多家企业、300多家合作社、32家民营科研所、109家菌种场
古田食用菌全工业链系统正在构成
为提高全体品牌形象,改变小散弱格式
古田2017年创建“十方田”农产品公共品牌
为构成工业集聚效应提高精深加工水平
古田正建造食用菌百亿工业园区
7月14日,福建古田双创演示基地“十方田”运营中心展厅的菌菇深加工产品。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
小菌菇
现在已长成百亿大工业
全县70%劳动力进入食用菌
全县70%农业产量来自食用菌
全县70%农户现金收入靠食用菌
2019年古田农人人均收入近1.9万元
接连11年位列宁德市县区首位
7月14日,古田县双创演示基地“十方田”运营中心展厅展现的菌菇深加工产品。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
新华社“走向咱们的小康生活”报导组
记者:涂洪长、林超、林凯、林善传、章博宁、吴剑锋
监制:葛素表 顾钱江
策划:郑良 何莉 吴剑锋
修改:陶虹 黄南希
出品:新华社新媒体中心 新华社福建分社